【党旗下百年巾帼别样红】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向前向前,八闽女儿如虹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百年来,武夷山下,福建大地,一个个红色故事就是一座座历史丰碑。从辉煌的古田会议精神到伟大的苏区精神,红色基因在八闽女儿身上流淌。
20世纪50年代的古田会议会址(新华社发)
仲春芳华,白墙青瓦的古田会议会址庄重古朴,“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福建,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它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红色记忆的重要版块。中国土地革命在此发轫,建党建军纲领在此诞生,中央红军长征在此出发,东南抗战文化中心在此形成……辉煌的古田会议精神和伟大的苏区精神,在福建这片热土闪闪发光。
春风十里,在党的领导下,福建妇女将红色精神代代相传,从永定暴动到模范“才溪女”,从扩红支前到参加长征、三年游击战争,从落实婚姻自由、参加土地改革、支援抗美援朝到建造惠女水库、跨海垦荒、守卫祖国海疆……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向前向前,八闽女儿如虹。让我们吟诵着毛泽东豪情壮志的诗篇,看福建妇女以热血在这片土地上写出多少红色传奇。
古田会议永放光芒
妇女运动风云涌,才溪妇女真伟大
旧中国的闽西妇女,深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的压迫。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这就是著名的“古田会议”。会议通过了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明确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使命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党领导和建设军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这一决议中,毛泽东特别提出:“妇女占人口的半数,劳动妇女在经济上的地位和她们特别受压迫的状况,不但证明妇女对革命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力量。”
此后,共产党从男女平等、兴办女学、劳动、婚姻自主、参政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极力维护妇女的社会地位和人格尊严。1930年3月18日至24日,《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及决议案》制定了“保护妇女青年条例”,规定:“凡在闽西赤色政权所及地方,年满16岁以上的劳动男女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要求吸收妇女的先进分子加入党的组织,每个支部至少要吸收一个女同志,各级苏维埃人民代表中要保证妇女代表占25%。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宪法大纲》,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彻底的实行妇女解放为目的,承认婚姻自由,实行各种保护女性的办法,使妇女能够从事实上逐渐得到脱离家务束缚的物质基础,而参加全社会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闽西妇女在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婚姻生活中获得了彻底解放。她们在参政议政、扩红支前、后方生产中顶起了“半边天”,龙岩上杭的“才溪女”就是其中的典范。
模范才溪女塑像
1929年,才溪区苏维埃政府成立,给才溪妇女松了绑。1933年,据《才溪人民革命史》记载,下才溪91名代表中,女性59人,占代表人数的65%。19岁就参加革命的卓才连,就是她们中的优秀代表。
一天深夜,受党的指派,卓才连只身一人到60公里外的敌占区张贴印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宣传标语,在剩下最后几张时,不幸被敌人发现了,面对敌人“嗖嗖”射来的子弹,卓才连一路回撤,一路顺手张贴完最后几张标语。当她回到村里时,身上的衣服已被撕成了碎片,脚也扭肿了,但她毫不畏惧。在艰难的斗争中,卓才连成长为才溪区一名优秀的妇女干部。1932年,她参加了红军,红军长征后,她留下加入游击战争队伍。1958年,作为全国妇女积极分子,她在北京受到周恩来、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96年5月3日,习近平来到才溪考察,路过女红军卓才连家时,他紧握卓才连的手说,“才溪妇女真伟大”。
才溪女还是扩红支前的好模范。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扩大一百万铁红军”的号召,才溪妇女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参军光荣,上前线光荣,丈夫参军妻子光荣,儿子参军母亲光荣”的道理,涌现出很多妻送郎、父送子,兄弟争当红军、父子同参军的动人场面。 据统计,才溪4300多名男性中有3600多人参加了红军,几乎全因为才溪妇女的鼓励和支持。如下才溪妇女代表、草鞋组长王秋莲为丈夫报名参军,但3岁的儿子不幸夭折,丈夫想再生个儿子再上前线,王秋莲耐心地说服了丈夫,并用山歌唱出心声:“红旗插出日日新,我夫出去莫挂心,一心一意为革命,冇(无)子过世也甘心。”此外,广大才溪妇女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支援前线的工作中去,她们组织宣传队、运输队、救护队、慰劳队、洗衣队,担负着侦察、向导、宣传、运输、担架、救护、慰劳等各种工作,成为了一支不在编的红军后勤部队。据《红色中华》 报道,从1929年到1934年间,才溪妇女为红军做布鞋两万多双,交红军公粮70多万斤,垒碉堡、送情报不计其数。1933年中央后方局号召做10万双布鞋慰劳前线将士,才溪妇女在一个月内就完成了1000多双。其中下才乡的王风里,上才乡林菩莲、王太珍等20多位妇女,每人都做了30多双,每天至少一双,把手上的血泡都磨成了血痂。
毛泽东同志指出,“有组织地调剂劳动力和推动妇女参加生产,是我们农业生产方面最基本的任务”。三千男儿奔赴战场后,才溪女卷起裤管,学习种田技术,组成劳动互助社。据1934年3月《红色中华》报道,上杭才溪区参加劳动的妇女已有1991人。其中,已学会耕田、耙田、莳田的妇女有731人。1934年春耕和秋收运动的时候,上杭的劳动妇女参加生产的有2万人以上,占总劳动力的近90%。毛泽东曾在《才溪乡调查》一文中写到:“耕种主要依靠女子……才溪乡在成年青年男子成群的出去当红军做工作之后,生产超过了暴动前百分之十……群众生活的改良到百分之一百以上。”毛泽东对才溪妇女发出由衷的赞扬:才溪妇女能顶半边天!
福建龙岩上杭“才溪女”陈列馆
才溪妇女的解放和斗争运动只是闽西万千妇女运动的缩影,在那个风起云涌、血与火交织的革命年代,广大闽西妇女用行动为自己解除藩篱,开创了“一个自由光明的新天地”;用生命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撑起了闽西苏区的“半边天”。
游击战争展英姿,巾帼英雄映山红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和两万五千里长征一样辉煌。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向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清剿”,根据地进入了艰难困苦的游击战争时期。广大福建妇女并没有被敌人吓倒,她们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创造了一个个惊天动地、感人至深的革命奇迹。
福建省妇联党员干部赴长江支队纪念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在闽西革命根据地,反动派卷土重来,地主豪绅纷纷派出“爪牙”到处收租,龙岩、永定、上杭、长汀等地广大妇女, 想尽各种办法进行抗捐、抗租、抗税、抗粮斗争,击败了地主豪绅妄图反攻倒算的阴谋,取得了保田斗争的胜利。直至全国解放,闽西许多地方,如龙岩等地,农民经过土地革命后分到的土地仍有二十多万保存在劳动人民手中。这不仅是福建革命史上的奇迹,更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
在开展保田斗争的同时,福建苏区广大妇女,还遵照党的指示成立了观音会、一心团、姑嫂会等秘密妇女组织。她们采取各种方式, 积极为红军游击队采办物资、探听消息、传递情报。下面介绍的仅是万千女杰中的三位。
“紧唱歌来紧牵手,赤色区域似神仙。免除苛捐和杂税,工农自己抓政权。”在平民夜校里领着大伙儿唱这首山歌的是一位20多岁的青年妇女,她就是闽西杰出的妇女领袖、首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唯一的女性中央执行委员范乐春。
1903年8月,范乐春出生在永定县金砂乡一个贫苦家庭里,1928年6月30日,党领导了震撼闽西大地的永定暴动。范乐春心情振奋,发动本村妇女给暴动队员当后勤。暴动成功后,她毅然剪掉辫子,动员金砂妇女加入党团、农会,领导妇女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她常跟姐妹们讲,“十二月里讲过年,妇女痛苦讲不完,总要共产来领导,争取平等自由权。”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前夕,范乐春因刚分娩完,身体虚弱,无法长征。她与丈夫林伯渠忍痛分别,将出生仅14天的儿子送到会昌亲戚家寄养后,就返回永定,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和外界近乎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她和游击队战士们始终坚守革命信念,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清剿”。
陈客嫲,原名邱清玉,是红军游击队的一个接头户。一次,闽西特委几位负责同志到她家里开会。敌人发觉后,为掩护同志们撤退,她自己却不幸被敌人抓捕。野兽般的敌人剥光了她的衣服,用大把香火焚烧她的胸脯,削去她的乳房,撒上盐巴,胁迫她供出红军游击队的下落。陈客嫲忍受着百般酷刑与凌辱,但始终没有吐露半点机密。敌人无法得到口供,便下狠手枪决她,幸运的是子弹没有打中要害。死里逃生的陈客嫲伤口未愈就重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不仅为红军筹集粮食、盐巴,还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购买药品、收集情报、掩护红军伤病员。当她再次被捕,恼羞成怒的敌人打算把她活活烧死在墟场上时,陈客嫲高声呼喊:“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只有人民支援自己的子弟兵,才能打垮人民的敌人!”
钟新秀,闽东浦城县小雪村人,同陈客嫲一样为了革命事业,奋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其子黄李生参加红军后,钟新秀家就成为了红军秘密联络站。她经常帮助游击队放哨、洗衣服、打探消息。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加上农村粮食青黄不接,游击队战士们面临着严重的断粮危机,钟新秀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把家中仅存的20多斤番薯送给了游击队。残忍的敌人杀害了她的二儿子,活活逼死了她的丈夫和媳妇。一家七口人,只剩她与长孙两人。坚强的钟新秀并没有屈服和放弃,她忍痛埋葬了自己的亲人,领着年幼的孙子继续投入革命斗争,一直坚持到解放, 人们称她为“革命老妈妈”。
“撑船不怕滩水急,赶路不怕路崎岖;革命不怕有艰险,打起红旗干到底!”在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岁月里,福建巾帼英雄们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英勇斗争,前赴后继,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英雄战歌。她们用行动向人们展现了妇女的“半边天”力量,她们的精神同样映红了游击战场上属于巾帼英雄们的“半边天”。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传统
建设事业显身手,闽女闯出半边天
新中国成立后,福建妇女更是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女性代表。
1953年,国家颁布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福建妇女以前所未有的劳动热情和聪明才智投身到幸福家园的建设中。1958年,一万多名惠安妇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造了福建省第二大水库——惠女水库,这也是我国唯一以妇女为主体兴建的水库。
1958年5月,福建省惠安县面临着人多地少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压力。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净峰镇杜厝村女民兵周亚西等8名惠安女,打算共同驾舟前往湄洲湾内的大竹岛开垦荒地。当时的大竹岛由于远离人烟,且土壤十分贫瘠,可谓是“石头满山砂满岛”。然而,8名惠安女并未因此望而却步。她们在所谓的“荒岛”上住洞穴、开垦农田、挖掘水井、种植果树……凭借手中的8柄锄头,开垦出了30多亩荒地,插下了地瓜苗,经过悉心培育,地瓜大获丰收,当年亩产量高达1600多公斤,一时间大大缓解了村内粮食短缺的问题,为后来顺利度过三年困难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寒来暑往,四季更迭,8位姐妹一共在岛上度过了15个春秋。惠安女奋发图强、勇于开拓的精神,也在全国广泛传颂。
在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福建妇女耕山队在人迹罕至的深山野岭艰苦创业,为福建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葛兰妹,是全国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1963年,在她的组织下,闽北第一个妇女耕山队——建瓯县玉溪妇女耕山队成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到了中华大地,有着“三千榔头八百斧”的才溪乡能工巧匠,主动走出山门闯天下,才溪妇女们又一次勇敢地挑起了生产和建设家乡的重担。她们奋勇争先,涌现了一批种养专业户。
还有一些青年妇女,闯进特区去开创自己的事业。比如刘金花,冲破世俗观念,和邻村男子合作做生意。她以才溪人特有的闯劲闯进广东,在东莞开了饭店。随后,更多才溪女来到特区,她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在特区闯出了一片天地。
闽姐姐锐意进取,巾帼奋斗开新篇
向前向前,砥砺奋进,新一代闽姐姐们高举红旗,再创新篇。
“山上没资源,人均八分田,砍柴卖草换油盐,养一头猪等过年。”这曾经是几代村民对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家乡的共同记忆,1996年时,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不足600元,被称为“难坑”村。如今的南坑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带领乡亲们跨越“难坑”,创造“逆袭”的正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担任22年村支书的沈腾香。“山上种果树,庭院养鸡、猪,能源用沼气,耕地烟稻菜”,沈腾香带领村民们实施“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的发展思路。通过20余年的努力,终于把水土流失严重的南坑村建设成了全国文明村。沈腾香的奋斗路,南坑村百姓的致富路正是“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样本。
“八闽女儿身上流淌着红色基因,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们都会挺身而出。”第47届南丁格尔奖中国唯一获得者、福建省立医院党委副书记李红如此说。2021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她带领92名女医护工作者,接手武汉最大方舱医院——东西湖方舱医院部分护理工作,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五个零”,她作为一线代表在火神山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乡党委书记项忠红说,下党乡位于闽东宁德大山深处,上世纪80年代末,全乡没有一条公路。1988年人均纯收入仅有186元,是名副其实的特困乡。下党乡妇女姐妹们主动融入“大下党”发展新格局,以讲好“下党故事”为抓手、以“定制茶园”为农业发展龙头、以打响“下乡的味道”品牌为契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中贡献了巾帼力量。
回首福建百年妇女运动,从永定暴动到模范“才溪女”,从扩红支前到参加长征、三年游击战争,从落实婚姻自由、参加土地改革、支援抗美援朝到建造惠女水库、跨海垦荒、守卫祖国海疆,从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连通四海”到实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建设生态家园、建设法治福建”等一系列巾帼行动,从创建“五好文明家庭”到深化“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在党的领导下,福建妇女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作奋发前行的动力,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贡献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