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非洲的“铁娘子”
郝爱军:山东中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
郝爱军的公司是尼日利亚最大的中国民营企业,她也是中国女企业家成功“走出去”的典范。
见到郝爱军是在山东中洋实业集团办公楼内,与记者想象中风风火火的企业家风格不同,眼前刚从国外考察归来的她温文尔雅,一身素净的米白色衣服,一头浓密的短发,言谈如春风拂面,虽然采访不断被一个又一个电话打断,但说到动情处,她还是热泪盈眶。
女人的名字是强者
“一次聊天,我丈夫说,女同志也就适合在家洗洗衣服、做做饭。”二十多年前,在山东临沂,70后郝爱军只是当地纺织厂一名最普通的下岗女工。丈夫做脱水蔬菜生意,她却不愿服软,便建起了塑料制品厂,一年也能赚20多万元。
生意红火、儿女双全,郝爱军当年称得上是“人生赢家”。没想到,命运却突然来了个急转弯,丈夫因车祸骤然离世。看着一双年幼的儿女,郝爱军内心在流血。幸而她有奶奶这个精神支柱可依靠。“爷爷早逝,奶奶一个人把爸爸和叔叔拉扯大。”奶奶的坚强乐观从小就刻进郝爱军的骨子里,她没有倒下,而是一肩扛起家庭重担,一肩挑起丈夫的脱水蔬菜生意。
2001年,中国重返世贸组织(WTO),欧盟凭借技术优势对进口农产品制定了苛刻的“绿色标准”,中国企业屡遭打压,脱水蔬菜公司也难以幸免,产品出口变得异常艰难。怎么办?彼时,中非经贸合作驶入“快车道”,凭借敏锐的洞察力,郝爱军迅速将目光锁定在非洲……
2002年,郝爱军结识了在非洲经商的王女士,让她认识到,非洲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两人一合计便决定在几内亚建蚊香厂。但家人却站出来反对,孩子尚小,跨国创业风险又高,何况语言还不通,要想在非洲闯出个名堂,可谓千难万险,然而打定主意的她九头牛也拉不回。
郝爱军带领众多非洲女性开辟事业新天地,多年来,她带动3万余人脱贫,累计捐款捐物3000余万元
“特种兵式”闯非洲
2003年,郝爱军冲破重重阻拦,踏上了“闯荡”非洲之旅。现实很快给她狠狠地上了一课,就在她非洲布局的第一站几内亚,不仅没能淘到金子,反而搭进去500多万元。
“第一家蚊香厂,因为管理理念差异、合伙人矛盾增多等问题,连年亏损,到底该继续注资还是及时止损?”郝爱军倍感头疼。当时的合作伙伴劝她放弃,可郝爱军认准了非洲的广阔市场,“那就换人、换设备、换原材料,我不信做不出好蚊香!”说干就干。跟合伙人协商收购、买地建厂、厂房搬迁……郝爱军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
“蚊香厂初期投入大,200多万元连个水花都没溅起就花光了,那会儿亲朋好友的钱全借遍了。”生死存亡之际,“亲友团”筹款相助帮郝爱军渡过了难关,“只要有一线生机,哪怕是爬,我也要爬着往前走。”2006年,蚊香厂起死回生,柳暗花明,产品在几内亚的市场份额占到了90%以上。郝爱军为此颇感自豪,真可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经营蚊香厂的同时,郝爱军发现,尼日利亚纸浆木资源丰富,但绝大多数板材却要靠进口,于是她又投资建起了板材厂。在建第二家板材厂时,没有现成的厂房,只能平地起高楼。为了赶进度,郝爱军卷起袖子和大家一起当泥瓦匠,“单靠当地人建设起码要半年,我们和他们一起干,两个月就建成了。”白天,郝爱军和员工在工地上垒砖,蚊虫“组团”往人身上扑。晚上,她就和员工一起挤住在集装箱里。
凭借坚韧顽强的毅力,郝爱军终于在非洲站住了脚跟。2012年,郝爱军创办了山东中洋实业集团,并在尼日利亚创办了大众工业园等园区,仅大众工业园就入驻企业30余家,年产值达40多亿元,产品覆盖西非十多个国家。
2015年,被员工视为“铁娘子”的郝爱军确诊患上宫颈癌,头发因化疗掉了一半,但郝爱军却觉得,“老天对我挺好,我很少往坏的方面想”。一有闲暇,她就拼命读书,在书籍中汲取精神力量。也正因这种豁达和洒脱,在经历6次化疗和4次放疗后,郝爱军终于恢复健康。
非洲是我的第二个家
在非洲创业过程中,郝爱军与非洲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非洲是我的第二个家,之所以把工业园取名叫‘大众’,是因为创业时的艰难困苦都是大家一起扛过来的。”郝爱军口中的“大众”,不仅包括中国同胞,也包括和她一起奋斗的非洲人民。她忘不了一起进深山找木材的努咪,忘不了饿得要晕厥时递来面包的艾玛,更忘不了受伤时送来药品的阿洛迪亚……
“开始我只是办公室内勤,郝总知道我有大学学历后,鼓励我学会计,现在我已经是会计了!”年轻的维多利亚加入大众工业园已经6年了,在园区,和她一样从普通员工成长为专技人员的非洲女性数量逐年攀升。
自创建以来,尼日利亚园区为当地解决就业6000余人,其中40%为女性,直接带动3万余人脱贫。“很多非洲女性非常积极向上,我们也鼓励她们跑业务、学技术。”郝爱军说。
除了帮助当地人脱贫,郝爱军还热衷公益事业,帮着非洲百姓修路打井、捐资助学,累计捐款捐物3000余万元,让中非友谊在真诚亲厚的土壤上不断生根开花。
郝爱军还清楚记得,2005年的一天,员工陈师傅在例会上说起非洲人丹的故事。丹原本有6个孩子,不幸死了两个。因为他们村没钱打水井,只能喝不干净的河水,一些孩子因拉肚子而死掉。丹的村里大约有1000人,其中30%是儿童。郝爱军立刻联系施工队勘测地形、寻址动工,只用20天就为村子打好了一口饮用水井。
当干净清澈的井水喷涌而出,村民们围着井载歌载舞,大家都激动得哭了。后来,郝爱军又在当地打了一口水井,村里儿童因饮水安全问题导致的死亡大大减少。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这两口水井依旧滋养着当地百姓。集团还在非洲修建了多所学校,资助1000多名儿童上学,很多人毕业后选择到尼日利亚的园区工作。
郝爱军始终认为,是相似的历史经历、共同的历史使命把中国和非洲紧紧联系在一起。她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帮助和联合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为非洲经济发展和当地民生改善,提升非洲妇女儿童的就业和生活水平,继续作出贡献。